讲真,最近看到成都那个“中国西部汽车城”申请破产重整的新闻,我第一反应不是惋惜,而是想笑。真的,就好像你听说一个当年叱咤风云的修仙门派,因为跟不上灵气复苏的版本,最后只能靠直播带货卖假丹药续命一样,充满了黑色幽默。这玩意儿的由盛转衰,简直就是一部中国汽车市场从讲究“面子工程”到“掀桌子互殴”的活历史。
故事的开局,非常典中典。上世纪90年代,整个西部汽车产业还是一片混沌,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,成都想搞个大事儿,弄一个“中国西部汽车城”。这名字一听,就充满了那个年代特有的宏大叙事感,恨不得把“国家战略”四个字刻在脑门上。但光有名字不行,得有“法统”,得有“气运加持”。怎么加持?找个大佬题字。
这个操作,我愿称之为品牌玄学的究极形态。在那个连大哥大都是身份象征的年代,一个权威的题字,约等于给这个项目开了光,是无形的金钟罩铁布衫。他们没找本地书法家,而是直接找到了陈慕华同志。这步棋走得非常妙,妙就妙在它精准地拿捏了那个时代的核心逻辑:权威背书大于一切。这跟现在有些新势力发布会,动不动就把某某大厂前高管拉出来站台,本质上是一回事儿。都是在说:“你看,我上面有人,我血统纯正,你们还不赶紧投奔我?”
据说陈慕华同志还特意写了三幅,选了最好的一幅。这细节就很灵性,它把一个商业项目,瞬间升华成了一种带着殷切期盼的“钦定”。有了这幅字,西部汽车城就不再是一个单纯的卖车市场,它成了一个“道场”,一个被祝福过的“应许之地”。
后来的故事,也确实印证了这套玄学的威力。西部汽车城一度牛到飞起,成了西南地区的汽车圣地,所谓“北有亚运村,西有红牌楼”,听听,这排面,跟武侠小说里的南慕容北乔峰似的。我作为一个中年人,完全可以想象当年的盛况。那时候买车还是件天大的事,去汽车城就跟朝圣一样。销售们穿着不合身的西装,给你讲着你听不懂的发动机参数,你晕晕乎乎地就交了钱,感觉自己从此走上了人生巅峰。说起来,我小时候第一次见到桑塔纳,还以为是啥外星飞船,摸一下都觉得手烫。
但能过,就是能过。辉煌,就是真的辉煌。它确实带动了产业,解决了就业,让无数家庭拥有了第一辆车。这是功绩,没得黑。
坏了菜了,时代变了。当年的“道场”,挡不住新时代的“闪电战”。当互联网把价格打成透明,当4S店模式被新势力按在地上摩擦,当价格战从“要点脸”变成“我不过了,你们也别想活”的时候,这种传统的、靠地理位置和信息差吃饭的“汽车城”模式,就显得特别不务正业。你的核心竞争力是啥?是那块牌匾上的字吗?还是地理位置?在今天这个外卖都能送车上门的时代,这些东西,一文不值。
这就好比一个练了三十年金钟罩铁布衫的武林高手,突然发现对手直接掏出了AK47。你功夫再好,一枪撂倒。你所有的仪式感,所有的历史积淀,在“比亚迪秦798”这种不讲道理的掀桌子式打法面前,都像个笑话。最好的营销是什么?是直接把餐厅爆了,让所有人都没得吃,只能来我这领压缩饼干。西部汽车城就是那个被爆掉的餐厅。
搞这些虚头巴脑的有什么用!最后还不是得拼刺刀!
所以它的破产重整,我一点都不意外。真正让我觉得魔幻的是它的“重生”计划。你看它搞了什么?搞了个高新市场,把二手车和短视频网红直播带货结合起来。这个操作,真的,太阳都要一个趔趄。一个浓眉大眼的老同志,突然画上烟熏妆,开始在直播间里喊“家人们谁懂啊,这台二手捷达今天亏本卖了!”。这画面太美我不敢看。
写到这我突然感觉有点悲凉,一个时代的落幕,被我用一堆烂梗给解构了,是不是有点不尊重?但转念一想,这世界本来就挺荒诞的。这种挣扎,恰恰是当下整个汽车圈的缩影。所有人都疯了,所有人都被逼到墙角,所有人都必须用最极端的方式求生。要么成仙,要么成盒。从请领导题字,到请网红喊麦,西部汽车城的这三十年,就像一个巨大的流量压缩毛巾,把一个时代的精华和糟粕都吸进去,再拧出来给你看。
所以,这个新模式能成吗?谁知道呢。自动驾驶的关键不在特斯拉,在老头乐。一个商业模式的成败,也不在于它听上去有多性感,而在于它能不能让几个主播,用最浮夸的演技,把几台泡水修复的二手爱丽舍,卖给那些刚拿驾照、觉得未来可期的年轻人。只要这个交易能完成,那它就算是给这个循环的地狱,又添了一把新柴。至于那块写着“中国西部汽车城”的牌匾,它见证了一切,但最终什么也改变不了。这就是现实,比道诡异仙还诡异。就问你怕不怕?
本文以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目标,如涉及权益问题,请提供相关证明,我们将依法调整或删除。
线上股票配资有哪些,专业在线配资炒股查询,配资炒股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