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的阅兵彩排现场,细心的军迷发现一个变化:曾经的主力“空中三剑客”歼-10C不见了踪影,只剩八一飞行表演队的歼-10CY和飞行学院的教练型歼-10S撑场面。 这个缺席立刻引发讨论:这款刚在实战中击落印度阵风战机的国产明星,难道真的“过气”了?
歼-10C曾是空军的“及时雨”
时间倒回二十年前。 2003年,中国空军主力还是大量老旧的歼-7、歼-8。 面对周边国家陆续装备的先进三代机,防空压力巨大。-10A的出现是个转折点,它让中国第一次拥有了自主设计、能超视距作战的现代化战机。 但真正解决燃眉之急的是2017年量产的歼-10C。
当时的情况是,更先进的歼-20隐形战斗机产量还上不来,歼-16重型战斗机也尚未大规模铺开。 空军急需快速补充具备四代半水准的战斗机。歼-10C凭借成熟的生产线和相对较低的成本,在短时间内迅速装备部队,让空军在东海、南海方向拥有了对周边国家战机的技术优势。 它搭载的有源相控阵雷达探测距离远,配合射程超过250公里的霹雳-15空空导弹,构成了强大的空中拦截网。 巴基斯坦引进的歼-10CE在2025年的实战中,更是创下单机击落5架敌机的纪录,其中包括印度高价购入的法制“阵风”。
为什么现在不用它了? 航程成了硬伤
-10C性能并不落伍,但空军的作战目标变了。 过去保卫本土领空是首要任务,歼-10C这类中型战斗机完全够用。 可现在不同,空军的口号是“前出作战”,要把战线推到远离海岸线的西太平洋,甚至第二岛链。 歼-10C的最大软肋暴露出来:腿短。
中型机的设计限制了它的载油量。-10C想飞得远,就得挂三个大型副油箱,但这会挤占导弹的挂载位置,战斗力打折扣。 即使这样,它的作战半径仍显局促。 相比而言,重型的歼-16优势太明显。 它能轻松携带巨大的副油箱,内置油箱容量更大,作战半径轻松超过1500公里,挂满武器也能达到歼-10C挂副油箱的航程。 -16不仅能携带更多空空导弹进行制空作战,还能挂载重型反舰导弹、精确制导炸弹执行对海对地打击任务。
空军当前最核心的作战组合已经明确:由歼-20或歼-35这类隐身战机负责穿透敌方防空网,拔掉关键节点;紧随其后的就是歼-16或其电子战改型歼-16D,利用大航程和强大载弹量清扫战场、压制敌人。 在这种体系下,歼-10C的定位显得尴尬。
新岗位:从杀敌前线转到训练一线
-10C并没有退役。 它正从主战装备转型成为“教练机”。 这个变化从去年已经开始。各大战区的空军飞行训练部队陆续接收了歼-10S(双座教练型)甚至是部分单座型歼-10C。
让学员用歼-10C训练是破天荒的。 以往,飞行员从教练-8、教练-10这类初级教练机毕业后,直接飞的是最先进的歼-20或歼-16。 中间的断层非常大。 现在,学员通过歼-10S进行中高级训练,可以熟悉现代战斗机的先进雷达系统、电传操控模式、超视距空战战术以及部分对地攻击操作。 这种训练能极大缩短飞行员进入战斗部队后的适应时间,更快形成战斗力。可以说,歼-10C正在为空军锻造下一代的空中尖刀。
-10C的舞台转换,直观体现了中国空军向远海远洋进军的决心。 装备体系的升级,最终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的演变。
线上股票配资有哪些,专业在线配资炒股查询,配资炒股网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